
—本期导读—
爱侣宠物医院每天会接到这种咨询电话:家里的女主人怀孕了,猫咪和狗狗还能继续喂养吗?很多主人在此时会将他们遗弃或送养,原因是担心被传染上弓形虫等传染病。
那什么是弓形虫病?会不会传染?有哪些危害?如何防预?很多人对该病有疑问,为此,小编特地采访了上海市宠物行业协会会长杨其清博士。
▽
1
什么是弓形虫病?
兽医专家杨其清博士:动物感染了一种名称为刚地弓形虫而引起的疾病,称为弓形体病。这种刚地弓形虫是世界上最常见的一种寄生虫,它是细胞内寄生的原虫。除了感染啮齿类动物和鸟类,还可以感染大多数的哺乳动物以及人类。
据统计,全球大约有20亿人感染该病,但该病在健康的人和动物身上不会有任何症状,只有当免疫力缺陷时,才会表现出来。妇女在怀孕时若感染此病,则会引起胎儿异常。
2
猫为啥抓老鼠?
兽医专家杨其清博士:为了完成生命周期,弓形虫会先后寄生在两个宿主体内,分为中间宿主和终末宿主。在中间宿主体内,完成青春发育期。(例如老鼠、兔子、鸟类等啮齿动物,所有哺乳动物:猪、马、牛、羊、人都有可能是中间宿主。)
弓形虫是一种非常聪明的动物,它通常让被它感染的老鼠变得反应迟钝一些,便于猫捕捉。当猫吃完美味大餐后,弓形虫进入猫的肠道内完成它的发育。
弓形虫要先进入猫的肠道,在肠道内“恋爱生子”,然后通过粪便持续排出大量卵囊,暴露在合适的空气和湿度下,环境中的卵囊会在1-5天后孢子化,变成具有感染性的孢子体。所以及时清理猫砂中的粪便则减少感染的机会。
猫科动物,尤其是家养短毛猫,是刚地弓形虫的唯一终末宿主,并且在该病的传播中扮演重要角色。所以养猫的饲主们要特别注意防范此病。
3
弓形虫是怎样传播的?
兽医专家杨其清博士:通过猫的粪便排出的卵囊孢子化后,它可以在恶劣的环境中等待着中间宿主的到来,这些中间宿主包括老鼠等啮齿类动物、犬、鸟类、野生动物、农场动物甚至猫咪自己。它们会在在摄入被污染的土壤、水或植物后感染弓形虫。
弓形虫一旦被摄入体内,就会快速无性增殖,几乎可以不加区分的感染体内的细胞,如神经和肌肉组织、肝脏等内脏器官,包括胎儿。这时,身体的免疫系统识别弓形体后,就会把它包围起来,形成包囊,限制它的发展。
当猫咪进食感染组织包囊的猎物之后,弓形虫才能完成它的生命周期。在成熟动物体内组织包囊任何时刻都可能破裂引起临床症状。
4
哪些情况比较严重?
兽医专家杨其清博士:很多因素都可以影响刚地弓形虫感染后的严重性,包括动物年龄、并存感染、组织损伤的程度和部位、用药史和免疫状态。
严重患病常见于患有免疫抑制性疾病或正在进行免疫抑制治疗的动物。例如,感染猫白血病和猫艾滋病时会并发弓形虫病,感染犬瘟病毒和埃利希体的犬感染弓形虫时疾病会更严重。
5